一、膝痛的表現
典型癥狀是膝蓋附近疼痛,長時間保持膝蓋彎曲坐姿、下樓梯或者運動走路時,疼痛加重,功能受限。是因為運動過程中重復動作和關節肌肉承受壓力所致。
![]() |
二、膝痛常見幾種情況: 1.脂肪墊勞損 脂肪墊充填于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墊勞損的發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傷或者是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并發生炎癥,與髕韌帶發生粘連,從而使膝關節活動受限。這種損傷多發生于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 |
運動較頻繁的30歲以上人群。患者會覺得膝關節疼痛,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但關節活動并不受到限制,勞累后癥狀明顯。
2.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是運動員的一種常見損傷,在下肢負重,足部固定,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并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3.膝關節滑膜炎
膝關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滑膜細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增加關節活動范圍。由于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滑膜,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如不及時消除,則很容易引起關節粘連,影響正常活動。患者會感覺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滑膜有摩擦發澀的聲響。疼痛有明顯的特點是當膝關節主動伸直時,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髕骨下部疼痛會加劇,被動屈曲時疼痛也明顯加重。
4.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這種病癥多見于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負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關節會腫脹而疼痛,有時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現內翻畸形并伴有內側疼痛。
5.膝關節韌帶損傷
膝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如果此時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則有可能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臨床上內側副韌帶損傷占絕大多數。患者會有明確的外傷史,膝關節活動會受到限制。
![]() |
1、浮髕試驗檢查者一手壓在髕上囊部,向下擠壓使積液局限于關節腔。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髕骨內、外緣,食指按壓髕骨,若感髕骨有漂浮感,重壓時下沉,松指時浮起,說明關節腔內有積液,為浮髕試驗陽性。 |
2、抽屜試驗
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雙膝屈曲90。,檢查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顯拉向前方約25px,即前抽屜試驗陽性,提示有前交叉韌帶損傷;若能推向后約lcm,即后抽屜試驗陽性,則為后交叉韌帶損傷。
3、側方擠壓試驗
又稱為膝關節分離試驗、側位運動試驗。患者伸膝,并固定大腿,檢查者用一只手握踝部,另一手扶膝部,作側位運動檢查內側或外側副韌帶,若有損傷,檢查牽扯韌帶時,可以引起疼痛或異常活動。
4、回旋擠壓試驗
取仰臥位,使患側髖關節和膝關節充分屆曲,盡量使足跟碰觸臀部。檢查外側半月板時,在使小腿充分內收、內旋位伸直膝關節時,出現膝關節外側有彈響和疼痛。用于檢查膝關節半月板有無裂傷。
5、過伸試驗(jones試驗)
患者仰臥位,伸膝,檢查者一手固定被檢查者膝部,另一手握小腿下部并上提,使膝關節過度伸展。正常反應:正常人活動中不出現局部疼痛。 |
|
|
|
|
四、膝痛的治療方法
1、膝關節周圍筋膜松解
2、膝關節的松動
3、針灸 、放血,超聲波、沖擊波等物理療法
4、下肢功能訓練